为鼓励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运用所学专业技术助力乡村振兴。7月3日—7日,建筑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前往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街上村和批林村开展无人机测绘作业,为乡村发展规划、灾害避险、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重要依据。

在刘官虎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利用无人机采集高坡乡街上村和批林村土地利用情况,对周边农田航片进行实景三维建模,为村里耕地的规划使用提供了正射影像、三维模型、数字线画图等精准服务。实践队员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丈量一块块田地,克服困难,利用无人机对街上村和批林村进行了地势地貌的勘察测量。



本次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田间地头进行无人机组装、航线规划、无人机飞行、实景三维建模、数字画图生产等任务,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实践中提升了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科技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农村基层,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运用所学专业技能为服务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无人机采集的航片

利用建模软件进行实景三维建模

农田正射影像图

农田实景三维模型

学生利用实景三维模型进行数据采集

实践感悟
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吕创:在高坡乡的几天里,我们对周边很多重要地点做了走访调查,使我们对高坡乡的乡土、苗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刻和系统性地了解。随后前往了红军长征居住地——街上村完成测绘工作。同学们精益求精,为了更好地完成大面积照片采集工作,他们顶着阳光再次进行了数据采集工作,从而获得了当地地形的一手数据。这启发我们面对复杂环境不仅需要冷静理智地处理,更应该拿出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
建筑工程学院学生敖志秀: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无数次感受到个体的渺小,思考自己能带来什么?此次社会实践让我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感触颇深。我想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老师分配任务的同时,积极发挥自主创新能力,为团队带来更多的启发和灵感,能收获到责任感和认同感,这才最宝贵的财富。
供稿:郭蓉
供图:杨淑芬
一审:罗武德
二审:阮秋宇
三审: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