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月圆中秋,手作团圆——建工学院师生“线上+线下”合力用情做月饼
作者:杨光义        发布时间:2022-09-10        阅读量:

 

“要把握好材料的比例,不然会导致饼皮过软或者过硬……烤箱要提前预热,烤制十多分钟后记得拿出来刷上一层蛋液……”好吃的月饼千篇一律,自己做的月饼万里挑一。9月9日,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建工学院师生在网络上齐聚一堂,同学们在老师线上指导下和面、包馅、烤制,亲手为自己制作中秋月饼。

由于疫情影响,建工学院教师杨光义响应学院号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心里牵挂在学校的学生,在花溪区的家中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线上同步指导学生制作月饼。一部手机连接着两头,师生们用这样特别的方式,“云上”共度中秋佳节。

                                        杨光义老师线上指导学生制作月饼

“每一个月饼都是通过我们纯手工精心制作而成的,色、香、味、文化气息、外观都不逊色于商超里售卖的月饼,色泽金黄、滋润柔软、有魔芋的清香、饼面呈现的是我们的民族图腾、遵义会议会址及我们贵州行政区划的简化元素,制作时加有一定量魔芋精粉调配,馅心是用我们贵州的农特产调制混合而成,除此之外,饼皮、馅心均无任何防腐剂、香精的添加,在饼皮制作、搓馅、包馅、压制成饼这些环节上都是佩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学生张明言这样介绍他们的“魔”力魂饼,要做出有特色的纯手工月饼可不是一件易事,是需要花一些心思,更需要用心、注情、细心和严谨,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改进,只有掌握了精准的配比、烘烤的火候及时间等,才能做出让别人心动、让自己满意的特色月饼,才不失月饼回归中秋传统属性的本位与内涵。

学生黄钟义说,因为疫情,中秋节不能与家人团圆,但能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和老师同学一起制作月饼,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们已经得到通知,学校也要给我们发月饼,这个中秋很温暖,很感谢学校对我们的关心,特别是我们的老师,在家里给我们上网课课间也很关心我们疫情期间在校的生活,辅导员也都回到学校陪着我们,温暖又安心!

                                                  学生在校制作月饼

小小的月饼不仅是中秋佳节的一份节日味道,对于杨光义和同学们来说,这背后还有一段他们坚守三年的“双创”故事。

杨光义带着学生自学月饼制作技艺、设计压制模具、请教农科专家选定食材,历经上百次实验和无数次改进,最终将“‘魔’力魂饼”带上创新创业和职业技能大赛的舞台。几年来,该项目先后获得第六届、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贵州省赛银奖,第十二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创业计划赛省三等奖,2021年贵州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效专项赛)银奖,第二届贵州省大学生农产品创新创意大赛优秀奖等奖项。

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包汤圆,我们却很少在中秋节制作月饼,同样作为中华传统美食,月饼制作技艺却正在逐渐丢失。建工学院学生师生表示这次再这样特殊的日子做月饼的互动很欣喜,丰富了疫情期间的生活。也很希望能够将制作技艺普及推广,实现人人会做,人人都可以吃自己做的月饼。

供稿:杨光义

供图:黄钟义 黄方

一审:柳姚芳

二审:滕艳

三审:林瑶

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云潭南路3号 电话:0851-84827371,86867111

版权所有: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网站管理